今年以來,嘉善法院在上級法院的有力指導、縣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全國高級法院院長座談會精神,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堅持服務大局、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堅持和完善“三個面向”和“兩便”原則,積極探索體現時代特征、具有“雙示范”特色、滿足人民需要的新時代人民法庭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動人民法庭由“辦案為主”向“辦案與參與治理并重”轉變。 一、加強數字賦能,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一)堅持需求導向,拓展延伸“數字法治” 一是從服務大局的需求看,促進共同富裕,離不開透明、公平、可預期的營商環境,人民法院有責任、有義務以一體化、均衡化、便捷化的訴訟服務推進基層治理的法治化、現代化水平,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有力保障。 二是從建設需求看,在“移動微法院”等平臺日益普及的當下,仍有老年人等部分弱勢群體不適應在線訴訟。“共享法庭”為馬錫五審判方式、“楓橋經驗”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可以統籌兼顧不同群體的訴訟服務需求,使數字化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三是從解紛需求看,人民群眾對多元解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再滿足于單純的案結事了,需要更便捷、更高效、更精準的線上解紛服務。“共享法庭”可以最大限度降低時間成本,有效破除空間障礙,實現“解紛不用跑、效果還更好”。 (二)堅持目標導向,多維激發“數字活力” 一是強化技術支撐。成立由院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工作專班,制定工作方案和流程,運用數字化手段,將法庭抽象為“在線資源”,依托視聯網系統,通過“一屏一線一終端”,搭建具備多方視頻會議、無紙化辦案辦公、智能語音識別、記錄自動生成等能力的、可拓展的開放平臺,形成會議過程有沉淀、安全隔離有保障、數據回溯有依據的多跨綜合集成應用。 二是強化平臺打造。按照“成熟一個、推進一個”的要求,積極探索四類“共享法庭”的建構,即依托鎮(街)矛調中心或聯勤中心,已完成鎮(街)“共享法庭”的全覆蓋;依托村委會、社區等基層群眾自治組織,設立村(社)“共享法庭”;依托調解組織、行業協會、律所及金融、保險、郵政等網點設立特設“共享法庭”;同時,積極向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拓展,已有跨省域糾紛在跨域“共享法庭”成功化解。 三是強化資源整合。各“共享法庭”配備1名聯系法官和1名庭務主任,實現法官群眾工作能力與基層干部法治水平的互促共進、雙雙提升。聯系法官主要負責指導調解、訴訟服務、法治宣傳、協調聯絡等工作;庭務主任由鎮街干部、村社干部、基層網格員、調解員、律師、協會負責人等擔任,負責“共享法庭”日常管理、維護,引導當事人進行訴前調解,幫助辦理網上立案、在線庭審等事務。 (三)堅持效果導向,共建共享“數字紅利” 一是普法宣傳更高效。依托網絡庭審直播平臺,群眾可在“共享法庭”在線旁聽民間借貸、酒駕醉駕等多發案件的庭審直播,法官線上以案釋法,通過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提升群眾法治意識。為企業工會、人民調解等組織“云端”授課,圍繞企業規范用工、勞動者依法維權、管理部門妥處糾紛等提出指導意見,營造懂法守法的濃厚氛圍。 二是指導調解更有力。法官通過“共享法庭”直接連線基層,指導調解,積極培育基層的“法治帶頭人”、調解工作的“行家里手”,已成功指導請求贍養費、提供勞務致殘索賠等多起典型糾紛的調解,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今年以來,各鎮(街)的萬人成訟率同比均有下降,尤其是姚莊法庭的民商事收案數同比下降30%以上,訴源治理工作成效明顯。 三是參與治理更精準。整合咨詢、評估、仲裁、調解等法律服務資源,設置移動微法院等平臺二維碼,方便當事人網上申請立案、線上參與訴訟,加強訴前調解與司法確認、督促程序的有效銜接,形成上下聯動、多跨協同、優勢互補、多元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改革創新,推進跨域一體化司法 一是探索訴訟服務跨域無差別。在人民法庭設立長三角訴訟服務專窗,推行“一窗通辦”“一網通辦”新模式,跨域立案100%在線申請、100%智能送達、立案平均用時10分鐘,實現當事人訴求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進博會期間,選派優秀年輕干警進駐進博會訴訟服務中心,與青浦、吳江法院共同為中外當事人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訴訟服務。疫情期間,西塘、姚莊、汾湖和朱家角4家人民法庭達成6點共識,加強疫情期間的司法協作。 二是探索裁判尺度跨域相統一。健全一體化示范區法庭對口交流機制,設立微信聯絡群,召開聯席會議,加強案件管轄、調查取證、案件調解、法律適用等各方面協調協作,共享具有指導意義和普遍意義的典型案例。依托2020年7月三地法院聯合出臺跨域專業法官會議工作指引,線上線下召開跨域專業法官會議,分析研判一體化示范區建設進程中出現的重大疑難復雜案件,促進裁判尺度相統一,共審結涉青浦、吳江民商事案件60余件。 三是探索訴源治理跨域同推進。示范區12家人民法庭打造“全域協同”工作聯盟,在多元解紛、基層治理等領域開展協作加強與當地行政機關、基層組織、行業組織配合協作,促進矛盾糾紛及時、高效、源頭化解;建立高發糾紛風險研判預警機制,加強跨區域重點案件審判執行聯動協作、涉訴信訪案件聯合化解、重大敏感案事件事前會商等工作。2019年10月,西塘法庭與青浦朱家角法庭依托人民法庭司法協作平臺,首次嘗試聯合召開庭前會議。2020年6月,聯合吳江汾湖法庭,訴前化解了一起當事人爭執6年之久的跨省合同糾紛,開啟了跨域糾紛訴前聯合化解的新模式。今年7月,在青浦法院朱家角法庭協助下,成功調解涉臺民間借貸糾紛等疑難案件,獲當事人好評。 四是探索干警隊伍跨域相融合。嘉善西塘、姚莊,吳江汾湖和青浦朱家角4家人民法庭聯合實施《年輕干部掛職交流辦法》,互派35周歲以下年輕干警前往其他法庭掛職交流,通過參與案件辦理、列席專業法官會議、聯合開展課題調研等形式,加強交流、深入探討、互相學習先進經驗。我院已選派3名干警赴示范區法院掛職交流。示范區法庭聯合開展浸潤式學習教育,通過瞻仰紅船、重溫誓詞,引導干警筑牢對黨絕對忠誠的思想根基;合拍民法典“小劇場”,寓教于樂、以“劇”普法,擴大法治傳播影響力。 三、堅持強基導向,打造紅船旁人民法庭鐵軍 一是黨建引領,擦亮法庭政治底色。通過“初心之我談”、點亮黨員身份、踐行一句話承諾等等系列學習教育,引導干警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深化 “天平鑄善”機關黨建服務品牌建設,開展進鎮街、進訴服中心、進校園、進企業、進村社、進媒體等“天平鑄善·法律六進” 志愿服務活動100余次。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參與隔離服務、防疫值守工作;臺風“煙花”強襲嘉善,成立“天平鑄善”防汛抗臺應急搶險突擊隊,參與聯掛村值班備勤,讓黨旗在防疫抗臺一線高高飄揚。 二是利民惠農,服務保障鄉村振興。依法合理判斷鄉鎮企業各類交易模式和交易結構創新合同的性質和效力,鼓勵合同交易,增進社會財富,審結合同糾紛案件726件,解決爭議標的金額9303.61億元。設立法庭家事審判中心,與當地黨委政府簽署《家事審判聯動備忘錄》,建立“地方黨委政府+村(社區)+法庭”家暴聯動預防處理機制,維護健康和諧的婚姻家庭關系,審結家事案件134件,其中以調解或撤訴方式結案108件,家事案件調撤率80.59%。 三是立足一線,回應多元司法需求。深入旅游、餐飲、鈕扣等行業協會及部分村社區走訪調研,排查相關法律風險,及時向企事業單位發送司法建議10余條,推進社會矛盾化解和社會管理創新。去年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制定《疫情期間關于保障企業穩經營促發展的十條解答》,為實現“六穩”“六保”工作任務提供法庭智慧。與轄區派出所、司法所開展“庭所共建”,參與社區矯正人員幫教、普法宣傳等40余次。 加強人民法庭建設是人民法院基層建設的重中之重,也是推進法院工作全面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程。嘉善法院將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奮斗精神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堅定決心,不斷提升人民法庭建設水平和基層司法能力,為深化新發展階段“雙示范”建設,爭當共同富裕先行典范作出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