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國脫貧攻堅收官之年,也是嘉善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之年,嘉善縣通過建立“五個體系”、突出“五個重點”、實施“三大工程”,精準扶貧工作成效顯著。2020年,全縣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20045元,同比增幅13.5%,增長幅度連續兩年居全市第一,同時榮獲“浙江省扶貧開發工作成績突出集體”稱號。 一、建立“五個體系”。一是建立精準識別體系。按照“卡內無硬傷,卡外無真貧”要求,抓實抓好建檔立卡動態調整。開展8000元以下農戶大排查、“三個清零”等突出問題大排摸等工作,確保“不落一村、不落一戶、不落一人”。同時,認真做好每月的低收入農戶建檔立卡更新完善工作,實現扶貧對象信息錄入及時準確。至2020年底,嘉善縣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2778戶4041人。二是壓實責任落實體系。召開全面打贏低收入農戶增收攻堅戰工作推進會、縣扶貧領域專項巡察工作動員會、縣扶貧開發專項工作部署會等會議。制定下發《嘉善縣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2020年工作要點》,明確各單位年度工作任務。同時成立扶貧專班,部署年度重點工作目標,全面落實縣委、縣政府關于增收攻堅的增收攻堅任務。三是明確工作政策體系。科學制定《嘉善縣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實施意見(2018-2022年)》,力爭到2022年,低收入農戶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000元。研究出臺結對幫扶、醫療保險、產業扶持等專項方案,加大政策扶持,進一步提升精準幫扶水平。四是健全干部幫扶體系。實行“一戶一策一干部”結對幫扶制度,通過一張幫扶干部聯系卡,一本結對幫扶手冊、一本扶貧政策匯編推動聯系幫扶工作到位。至2020年底,共有結對幫扶干部1244名,實現100%覆蓋。五是完善督查考核體系。強化對低收入農戶高水平全面小康計劃的督查考核,結合專項整治行動,對我縣扶貧、民生領域不正之風和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進行治理,民政、醫保、教育、殘聯、建設等相關部門開展扶貧專項督查,確保各類問題得到及時整改。 二、突出“五個重點”。一是突出社會兜底“脫窮境”。提高低保救助標準,從原來的810元提高到860元,2020年發放低保(特困)救助資金2688萬元,其中涉及農村發放2274萬元。二是突出就業幫扶“改窮業”。2020年開展面向低收入農戶技能培訓班21期、培訓人員441人,安置低收入農戶37人,發放公益性崗位補貼56.12萬元;對21名殘疾人實行小額貸款貼息,貼息金額3.82萬元;給予70名低收入殘疾人就業創業補助21萬元。三是突出危舊房改造“換窮窩”。2020年,71戶困難家庭危房和5戶一般家庭危房完成改造,幫助82戶低收入農戶完成居住環境“暖巢行動”改造。四是突出發展教育“拔窮根”。專門成立“嘉善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制定學生資助工作實施方案,確保實現應助盡助、精準資助。2020年,資助各類貧困學生4586人次,經費348.5萬元。五是突出健康扶貧“破窮局”。完善醫療救助制度,實現門診與住院費用同比例救助, 2020年救助對象4438人,發放救助金1413萬元。出臺《嘉善縣低收入農戶醫療補充政策性保險工作實施方案》,全年全縣低收入農戶醫療補充政策性保險累計理賠48單,理賠總金額21.12萬元。 三、實施“三大工程”。一是實施黨建引領組團幫扶工程。以基層黨支部為核心,整合群團、農業合作社等資源,全面推行“1+X”組團幫困機制,使原來單一幫扶變為群體幫扶,松散型幫扶變為緊密型幫扶。在姚莊鎮橫港村建立全縣首個村級運營的“五彩”扶貧基地,培育打造低收入家庭精準“造血型”扶貧的“橫港模式”。明確“五彩”扶貧基地收益的80%將幫扶全村殘疾人、低保戶以及困難黨員,收益的20%納入村級慈善基金。二是實施提升村級集體經濟品質工程。制定出臺第四輪“強村計劃”,明確從資金、信貸、用地、稅費等方面給予支持。全縣已累計實施強村抱團項目16個,其中縣域抱團項目6個,鎮域抱團項目10個,投資總額16.5億元。在收益分配上采取保底分紅分配方式,每年按投資額的10%保底分配給各村,分配金額達到1.6億元。三是實施產業幫扶農民增收工程。加大產業幫扶力度,增強低收入農戶內生動力。羅星街道馬家橋村90%以上的農戶從事甜瓜種植,年產甜瓜約8000噸,嘉興水果市場60%以上的甜瓜產自馬家橋村。村“兩委”和專業合作社為低收入農戶提供化肥、農藥、種子和技術指導。同時,成立甜瓜電商黨支部,上線淘寶企業店鋪,使甜瓜每公斤單價提高近20%,每戶農戶增收3000余元。目前,全村馬家橋村低收入農戶從2018年的19戶減少到現在的13戶,除了殘疾家庭無勞動能力的之外,已經全部脫貧。
|